来源:中国煤炭市场网
为在国际间对煤炭分类方法有一个共同的认识,以利于科学技术交流和国际贸易的发展,由一部分土要产煤和用煤国家共同研究提出的一种煤炭分类方法。这种煤炭分类方法最初由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煤炭委员会于1949年组成了一个国际煤炭分类工作组研究制订国煤炭分类方案,参加研究工作的有奥地利、比利时、丹麦、德国、法国、英国、美国、荷兰、意大利、希腊、捷克、南斯拉夫、匈牙利、苏联和波兰等国家。1953年通过了“硬煤国际分类表”(见硬煤国际分类表)提交煤炭委员会,同时为了贸易和统计的需要,又提出一个“区分各组煤的简化方案”(统计组)即表1粗黑线部分,在各参加国试用2年后,一般认为可行,于1956年正式向各国推荐使用,并建议做为国际标准。因欧洲各国褐煤资源较多,欧洲经济委员会于1957年提出一个“褐煤国际分类”,于1974年经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修改后向各国推荐使用。
硬煤为烟煤无烟煤的统称。指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大于或等于24MJ/Kg,镜质组平均随机反射率大于或等于0.6的煤。硬煤国际分类是以干燥无灰基挥发分为第一指标,表示煤的煤化程度,当挥发分大于33%,则以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为辅助指标;以表示煤粘结性的坩埚膨胀序数或罗加指数为第二指标;以表示煤的焦性的格一金焦型或奥一阿膨胀度为第三指标,将煤分为62个类别,每个类别以3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其中烟煤59类,无烟煤3类。为便于煤炭贸易和统计,又将性质相近的类别煤分为11个统计组。褐煤国际分类是对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小于24MJ/Kg的煤(以这个界限与硬煤区分)以铝甑法焦油产率和新采煤样无灰基总水分为分类指标,将褐煤分为6类5组30个牌号,各个牌号均以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为使煤炭分类与煤的特性相结合,欧洲经济委员会煤炭委员会固体燃料利用组于1987年提出一个国际硬煤分类编码系统,以代替1956年的国际硬煤分类(见国际硬煤分类编码系统表),使煤炭生产者、销售者和用户根据分类编码能明确地了解煤的质量。该编码系统于1988年4月由欧洲经济委员会第43次会议批准。编码系统选定8个参数说明煤的不同性质,即:
(1)镜质组平均随机反射率Rr(%) 2位数
(2)镜质组反射率分布特征S 1位数
(3)显微组分指数 2位数
(4)坩埚膨胀序数 1位数
(5)挥发分产率Vdaf(%) 2位数
(6)灰分产率Ad(%) 2位数
(7)全硫含量St,d 2位数
(8)高位发热量Qgr,daf(%) 2位数
根据以上8个参数及给定的数码位数制订出”国际硬煤分类编码系统”。如某一种煤的特性如下:
镜质组平均反射率Rr1.76% 编码17
镜质组反射率分布特征:S=0.23;
一个凹口 编码3
显微组分指数,%(体积)
惰质组32 编码33
壳质组10
坩埚膨胀序数1 编码1
挥发分产率Vdaf16.3% 编码16
灰分产率Ad18.7% 编码18
全硫含量St,d1.42% 编码14
高位发热量Qgr,daf36.4MJ/Kg 编码36
则该煤样编码号为 17333116181436
从1989年起,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又按煤化程度、煤质品位和煤岩类型订了一个国际煤层煤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Coal in Sesm)(见国际煤层分类表)。将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低于24MJ/Kg的煤称中煤阶煤。镜质组平均随机反射率小于2.0%,且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不低于24MJ/Kg的煤称中煤阶煤。煤质组平均随机反射率不小于2%的煤称高煤阶煤。镜质组指植物的木质一纤维组织经凝胶化作用转化而成的显微组分组。镜质组反射率指在显微镜下,于油浸及546nm波长条件下镜质组的反射光强度与垂直入射光强度的百分比,以R(%)表示,其值随煤化程度增高而加大。随机反射率是指不转动显微镜载物台所测得的镜质组反射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