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由山西煤化所与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山西汾渭能源开发咨询有限公司、太原理工大学共同承担的山西省煤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精细化智能配煤系统开发与工程示范”(编号:MJH2014-02)评审会在山西煤化所能源楼第二会议室召开。会议由项目牵头单位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焦化厂厂长贺世泽主持。
此次评审会邀请了中国焦化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杨文彪、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副所长房倚天、山西阳光焦化总经理马建安、首钢技术研究院焦化首席工程师李东涛、太原煤气化原副董事长宋旗跃、山西化工设计院原副院长徐占军及太原化学工业集团总工赵英杰等专家对该项目进行了审查和评估。同时,山西省科技厅牛志勇处长、太原理工大学苗茂谦教授、科技处处长王云才,山西焦化行业协会专家牛振奎、太钢焦化厂长贺世泽、太钢技术中心副主任徐芳泓以及山西煤化所科技处副处长杨禹等参加了此次评审会。
项目负责人太钢高级工程师吴波博士首先就项目总体进展情况作了详细汇报,太钢技术中心焦化专业研究员、教授级高工齐洪涛作了题为“全元素配煤理论的提出与影响”的汇报,项目分课题负责人山西煤化所白宗庆副研究员、太原理工大学王美君副教授和山西汾渭能源董事长助理徐佳妮也就各自单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汇报。
山西煤化所经过两年半的研究,深入认识了炼焦煤中矿物质在焦化过程中的演化行为,获得了不同类型矿物质对焦炭反应性和反应后强度的影响机制,建立了基于煤灰成分的焦炭热态性能预测模型,为精细化智能配煤系统的开发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和坚实的基础。项目组开发的“精细化智能配煤系统”集合了4家单位的主要研究成果,同时引入成煤期等关键参数,结合煤质资源数据库,实现了对焦炭质量的精准预测,更为重要的是根据焦炭质量要求可以反向给出各配煤的精准配比。该系统目前已在太钢焦化厂、旺庄生铁、丰达焦化等多家焦化厂应用,不仅使焦化企业的产品质量更为稳定,而且可使产品成本降幅达30-150元/吨。
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充分利用了灰化学、形态硫及其热转化的理论成果,量化了各因素对焦炭热强度和硫转化的影响权重,建立了更为精确的焦炭质量预测模型,开发了全要素智能配煤系统,丰富了配煤炼焦技术,对本领域的技术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建议加快推广,在使用中不断升级完善。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圆满完成了计划任务书规定的各项内容,成效显著。
此次评审会的召开对于推动项目各项任务的进展以及项目顺利结题奠定了坚实基础。
(白宗庆/报道 韩玮楠/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