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自我所启动纪念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的红色征文以来,大家纷纷拿起自己手中的笔,抒发对党的热爱之情。让我们感动的是,除了所内的职工和学生踊跃投稿,还有所外人士向我们发来了稿件。本篇是天津梁红星同志的来稿。梁红星同志系安徽阜阳人,2004年从部队转业后定居天津。
唱支赞歌给党听
(散文诗二章)
梁红星
走进七月
一
七月,又是一个艳阳似火的七月!
七月的大地,有一种旗帜在招展;
七月的天空,有一种渴望在涌动。
七月,山河、信念、诗篇都格外昂扬;
七月,生命、万物和青春都格外蓬勃。
高擎鲜红的旗帜,胸怀崇高的信仰,迈着矫健的步伐,沐浴灿烂的阳光,华夏儿女激情豪迈,气宇轩昂地走进了七月……
二
走进七月,我们仿佛望见13名共产党人高擎镰刀铁锤,驾乘一条红船从南湖里驶出,中流击水,在惊涛骇浪中远航……
走进七月,我们依稀看到13亿华夏儿女前仆后继,一路走来,历经90年,铸造成一座座共和国的历史丰碑!
三
90年前的七月,一群汉子手执镰刀,肩扛铁锤,带领人们推翻了三座大山,埋葬了蒋家王朝……之后,一位操着浓重湘音的巨人,站在十月的天安门城楼上,挥动着有力的手臂,自豪地向世界高呼——人民万岁!
历史选择了七月!七月选择了华夏!
从此,华夏儿女在共产党人的率领下,甩掉了一穷二白的帽子,奋发图强,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新高潮……
从此,华夏儿女践行着邓小平理论,高举“三个代表”的伟大旗帜,坚持科学发展观,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一个强大的中华,一个和谐的社会,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从七月开始,失散多年的儿女们相继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从此,人民更加扬眉吐气,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四
看吧,七月宛若一部鸿篇的巨制,作者正是华夏儿女;
听吧,七月仿佛一首悠扬的赞歌,正是镰刀锤子的交响;
七月,一艘巨轮,满载着华夏儿女在历史的长河中扬帆破浪;
七月,一座灯塔,指示着亿万中华民族前进的方向……
五
呵,走进七月,仿佛走进一部厚重的历史!
呵,七月,流着金溢着火!
华夏儿女为你骄傲,为你自豪,为你高唱赞美的歌……
诗人毛泽东
一
你是一位诗人,顶着风冒着雨,带着一身泥土的馨香,从韶山冲走来。
绕过浏阳河的九道弯,涉过五十里水路,来到了湘江畔。
你以诗人独有的气魄,要去九天上揽月,要到五洋下捉鳖。
浏阳河不会忘记。
湘江不会忘记。
在湘江畔,你翻阅着华夏民族五千年的历史。认真领悟两位胡子在欧洲上空徘徊的真谛……
你用诗的语言,对中国社会的各阶层做出了精僻地分析。
二
公元1921年。七月。
你和你的12名兄弟,从南湖出发。用镰刀和斧子为诗笔吟哦。于是,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在华夏浩瀚的苍穹下,镰刀和斧子交相辉映,宛若一轮喷薄而出的太阳,映红世界的东方。
你高擎大旗卷西风,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饮湘江水。
攀井冈山。
涉金沙江。
过六盘山。
你不辞劳苦一路向北,直抵延河畔。
伫立宝塔山下,你以诗人特有的胸襟,右手插腰,屈起手指算了一算:呵呵,行程二万呀。
三
公元1949年。十月。
你这位从韶山冲走出来的汉子,又骄傲地登上了天安门城楼。面对着如潮的民众,如潮的欢呼声,你挥动着用来写诗的手臂,用浓厚的湘音向世界朗读——
“人民万岁!”——
那湘音,萦绕在民众耳畔。在中国大地上久久回荡。
那湘音,穿透中国沉寂的天空,瞬间传向整个世界。
那湘音,伴着五星红旗在共和国的上空飘扬,永远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