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90华诞之感悟
郝建秀
让历史的车轮转回到90年前的上海,在法租界的一栋简陋楼房里,毛泽东、董必武、何叔衡等党的早期领导人秘密会晤,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自此,一个在全国仅有50多名成员的政党正式成立了。在宣布成立那一刻,或许与会人员也不会想到,凝聚着他们信仰与追求的政党,在前途未卜的中国革命中能走多远;或许他们也没能预见,这个新生的政党,如同婴儿一般,在当时恶劣的成长环境下,居然步履蹒跚地在中国历史上走出了前所未有的丰功业绩!
外有列强封锁,内有军阀破坏,共产党的成长环境异常艰难;力量分散,机构缺少,早期的共产党人的活动可谓举步维艰。但他们没有退却,依然冒着生命危险,排除各种困难,摸索、组织、领导着中国的革命!
在中国共产党的成长道路上,她始终奉行着“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和“一致对外”的团结态度。1924到1927年,为了结成统一的革命战线,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中国共产党以积极的态度进行了与国民党的第一次合作;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大肆入侵,中国共产党从挽救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出发,不记前嫌,理性地促成与国民党的第二次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两次的合作皆因国民党方面的破坏和不合作而最终失败。但是中国共产党追求与其他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合作的态度始终没变,曲折的历史经历赋予了共产党和共产党人宽容、坦诚的性格。
1937年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引领着全国人民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共产党以其崇高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为人们服务的宗旨,熏陶着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投入了轰轰烈烈的改造和建设新中国的伟大运动中。尽管是在和平年代,共产党人那种坚忍不拔、实事求是、心系群众的革命精神再一次发挥出来,在人民群众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铁人”王进喜、“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为人民服务”的楷模雷锋同志等等,都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事迹,他们的称号不仅仅是他们自身的荣誉,更是一个时代的精神;他们,更是一个时代的楷模!在他们之后,一批又一批的共产党人继承着他们的精神,如1998年“抗洪英雄”李向群、2000年“全国劳动模范”李素丽、2003年在抗击“非典”中不幸牺牲的“全国优秀共产党”李晓红、2008年“抗洪英雄”高建成……他们有着不同的名字,但是他们却有着相同的信念:为人民服务!
时光荏苒,有的革命烈士离我们而去了,那曾感人泪下英雄事迹随着时光的流逝好像也慢慢地在人们的记忆中褪去,但他们的精神却不会褪去,因为共产党人需要这种精神,社会需要这种精神,国家需要这种精神。在我们身边,无论是在平常的工作中,还是在非常时期,总能涌现一些感人事迹,说明共产党人的精神永不泯灭,它像种子一样萌发在我们周围。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人以及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我们不能因为时代的改变就失去了共产党人应有的优秀品质,而是应该在新时代下去尽可能地发挥共产党人的模范作用;我们不能因为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就失去信心,迷失自我,而是应该在逆境中锻炼自己,积极向上;我们更不能因为自己是个普通人而不思进取,自甘平庸,而是应该在平凡的岗位上去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我很欣赏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和发展中,在无数共产党人的先进事迹中,无处不体现着这种精神的存在!作为研究生党员,我们更应该秉承这种精神,在生活中自强不息,在工作上积极进取,这是对他人的呼唤,也是对我自己的鞭策!在建党90周年和我院实施“创新2020”的大背景下,让我们一起从本职工作出发,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每一天的工作和生活中。
(郝建秀系我所化工学生党支部党员。本篇为所内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