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帐本记录生活巨变
陈秀美
我家最早的账本是从1978年开始记的,后来不小心丢了,我们老两口心疼了好多天。现存最早的账本是1983年开始记的。当初记账也是出于无奈,当时太困难了,总是入不敷出,为了控制开销,减去不必要的开支,俺俩就每天把花销的账目都记上,看看哪些是可以省下来的,没想到这一记就是30多年,养成了习惯,现在我们都把记账当成一种快乐,一天不记的话就觉得少点什么。
这厚厚的四大本账本,每页纸都清晰地记录着每天购买的东西、花费的钱数、每天的结余,其中财政赤字用红笔醒目地标了出来。最早的是1983年12月25日的账目,记录着“豆腐0.66元、面包0.14元、豆芽0.3元、支出1.10元、结余46.22元。” 最近的一次是2009年9月13日的账目,“鸡蛋10元、馒头5元、豆腐干2元、挂面6元、熏鱼6.8元、海带丝5.4元、酱菜2.7元、豆浆1元、春秋裤8元、支出46.9元、结余3448.1元。”一万多天,一天不落的全在上面。
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还主要以吃饭为主。购买馒头、白菜、海带丝……,这都是最常见的开销,肉、牛奶、鸡蛋都非常地少见,一个月偶尔见到一两次,其它的娱乐开销更是难得一见。那时候的钱是每一分都要斤斤计较,出去买菜我都要转上好几圈,挑最便宜的买。最困难的是生大儿子的时候,当时从怀孕就开始攒月子钱,后来被一个亲戚借走了40元,家里一分钱都没剩,出月子后,想到老家看看,还要到处去借钱当路费。
其中,1988年12月的账本上还记录了这么一项:“旅游0.5元”。五角钱也能旅游,这在现在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可在当时却实实在在地发生过。我们俩都非常喜欢旅游,但这属于“不合理消费”,应当被砍掉的,实在憋得难受就骑着自行车到郊区转了转,还自己带着饭,这就当作是旅游了,这5毛钱实际上只是看车费而已。我现在的月工资是以前的140倍,现在我们老两口每年总要出去旅游个两三次,车票、住宿、门票、买东西,每次都要花费上千元。
另外,我们还有一大独创,那就是我们两口子在生活中实行的是时髦的AA制,这一习惯从开始记账时就一直坚持了下来。我们俩每个月都会从结余里拿出一部分作为“小金库”,俩人把“小金库”里的钱平分,各自花各自的,从最初的“分10元”,到现在的“分2246.7元”,AA制坚持了三十多年。
当初决定这么做也是挺无奈的,那时候我们俩每个月的工资只有40块钱,各自又都有自己的应酬、花销,一旦到月底入不敷出时,就会埋怨是对方花多了。为减少两个人的纷争,就想出了这么个办法。但是我们俩也并不完全分得那么清楚,当对方开销不够的时候也会相互“支援”一下。这么多年了,我俩都习惯了AA制,而且我们俩都喜欢买点基金、股票什么的,但是俩人的眼光又不同,使用了AA制,不管谁赚了还是赔了,相互都不唠叨。AA制不但没有伤害两口子的感情,反而减少了不少的矛盾,让我们的感情更好了,我们还会一直把AA制进行下去。
(陈秀美现定居于四川省大竹县。本篇为所外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