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机构概况 机构设置 科技成果 研究队伍 国际交流 院地合作 研究生教育 创新文化 信息公开 科学传播 学术出版物
纪念建党90周年  
活动展示
活动方案
红书下载
征文启事
征文选登
友情链接
中国科学院
国家发改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中国科学技术部
中国科普博览
中国化工信息网
美国能源部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研究组织(CSIRO)
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纪念建党90周年 > 征文选登
西部情
 
发布时间:2011-06-09 发布者: 字体<    >

西部情

刘奔海

  

转眼,我已离开家乡十余个年头,回首往事,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1996年的夏天,我从家乡西安的一所大学毕业,响应党组织到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号召,我决定去新疆吐鲁番。

我曾想象着吐鲁番一定是一个美丽神奇的地方,那一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我的心儿也醉了。听到我要去那么遥远的地方,母亲很是伤心,临离家的那些天,我常看到母亲一个人悄悄地哭泣。离家的那天中午,父亲给我打气:"儿子,爸相信你,记住,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我坚定地点了点头。

我满眼泪水地告别了亲人和家乡,孑然一身踏上西行的列车。列车向西向西,绿色渐渐从眼前褪去,代之而来的是起伏的山峦和茫茫的戈壁,我的心中涌起的不知是神奇还是苍凉?是雄伟还是悲壮!

当我来到魂牵梦萦的吐鲁番时,我的心凉透了!没想到这么有名的地方竟不如家乡一个小镇繁华,满城几乎没有超过五层的建筑,很多还是土坯房!街道上行人稀少尘土飞扬,路旁那些参差不齐的树木也显不出多少生机,整个天和地都是灰蒙蒙的。当时正值流火七月,头顶上的烈日晒得人浑身灼烫,我背着沉重的行囊无精打采地去单位报到,来到了一个破败的手工作坊式的小厂。那天晚上,我坐在昏暗的灯光下,拿出纸笔,流着眼泪给父母写我来吐鲁番的所见所感,第二天便用快件寄出,在度日如年中捱了二十多天才如获至宝般盼到家里的回信。

那时我就想着在这儿混上一段日子,再让老父找找熟人托托关系把我调回去,那曾翻腾的热血冷却了,那曾立下的誓言萎缩了。我成天琢磨着怎样逃出命运的魔掌,根本无心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记得刚开始单位领导对我还颇为器重,想着我是从大城市来的支边青年,又是正规大学毕业,什么大事小事都喜欢安排我参与解决,我还真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但我只学了些书本知识,动手能力又差,渐渐地领导也发现我没什么能耐,又工作懒散、不思进取,就换了一副脸色。我察言观色的能力还是有的,不多久就知趣地离开了我的第一个单位。接着第二个、第三个,我的那点自尊已完全崩溃,我活得真窝囊:从西安那么繁华的都市来到这么荒凉的地方虽不奢求当什么先进,也不至于遭人冷眼、被人嘲笑!

我频繁地给父母写信,说我这儿环境多么艰苦,工作生活多么的不如意。终于,在半年后,我找了个机会回到了久别的家乡,然而,回到家了,爷爷却生气地用拐棍指着我骂我没出息,说他十几岁出外谋生,过去那么苦的条件都坚持了下来。我却这么不争气!父亲也在一旁责备我,说他高中时随爷爷去兰州读书,经常饿着肚子……

爷爷曾多次给我讲起的他过去谋生的艰辛:因为家里贫困,十几岁便孑然一身离别家乡来到甘肃兰州谋生,那时还不通公路,更没有铁路,他是骑着毛驴从陕西关中出发的,路上走了一个多月!五六年才能回一趟家,但硬是坚持了下来,凭着自己的勤奋和诚恳,从一名小店学徒干起,最终走上了一家大型国企的领导岗位;父亲也常给我讲起他随爷爷求学时的艰难岁月,父亲说,当时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爷爷虽然在一家饭店工作,但他却常常饿得头昏眼花!他常常在晚上一个人偷偷跑到爷爷的饭店,饭店的职员知道他是爷爷的儿子,便会塞给他一个烧饼……高中毕业那年,谁知高校又停止招生,父亲只好又回到了家乡。多少年过去了,父亲仍会常常给我讲起当年兰州求学的艰辛经历,给我描绘祖国西部山川的壮美风景,他只恨自己今生再没有机会投身到祖国西部的建设事业中……

是呀,现在的生活条件已远远好于过去,我一个新时代的青年,难道连这点苦也吃不了吗?我终于下定决心,一定要在吐鲁番扎下根来,干出一番事业!

我决心到吐鲁番最艰苦的地方当一名人民教师。

我带上我的自荐材料来到了当地教育局,一位和蔼可亲的局长认真地看了我的简历,终于被我的热情和勇气感动,答应让我去一所乡村中学试讲。

公开课马上就要开始了,我在教室门口木然地站着,大脑一片空白。教室里面鸦雀无声,我深吸了一口气,硬着头皮走上讲台,--那是我平生第一次走上讲台,第一次面对那么多的学生!学生们都把目光投向我,教室后面十几位听课的老师也正襟危坐、神情严肃,突然班长一声"起立"吓得我浑身哆嗦……

我真不知道那一节课是怎样度过的,课后,只听学生们议论:刘老师声音太小,我们听不清楚。我垂头丧气地离开了那所中学,就这样退缩吗?不!这不是我的性格!接着我又来到另一所学校,可想而知,又是悲剧重演。不行,我必须努力锻炼自己。那段时间,我每天抱着书本独自一人跑到荒凉的戈壁滩上,对着那无数块静默的小石块放开嗓门大声地讲演……日复一日,终于,我觉得可以从容地面对那几十双求知的眼睛。

我又开始了我的第三次试讲,那一节课我讲的是高尔基的《海燕》,也许是我讲得太投入、太动情,我觉得自己好像已化做一只勇敢的海燕在苍茫的大海上搏击翱翔……

成功了!终于成功了!我战胜了自己,我终于当上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那是一所偏远的乡村中学,简陋的校舍,单调的生活。更令我恐惧的是这儿的风:刮起风来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有时一刮就是两三天,呆在房子里面也让人心惊胆战!

几年前,父母结伴来新疆看我,当他们饱尝了这儿的风沙之苦,又看了我那简陋寒伧的宿舍时,都伤心地哭了,我忙安慰他们说:"年轻人这点苦算什么!"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越来越喜欢这儿的孩子了。经过我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我的课越来越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并且我又喜爱写作,业余时间我常拿起笔来,把我的经历和感悟写下来,如今,我已在全国各级报刊发表小说散文五百余篇,部分作品已在全国产生一定影响!今年年初,组织上又调我到《吐鲁番》杂志社工作。我过得很充实,也感到很踏实。

转眼十余年过去了,我也算一个"不很地道"的吐鲁番人了,这些年来火车几次提速,通讯飞速发展,家乡远在天涯,似乎又近在咫尺。吐鲁番,这个曾经令我神往走近她却又那般失望的戈壁小城如今已旧貌换新颜:宽阔的街道,林立的高楼,掩映的绿树,簇拥的鲜花……傍晚时分,华灯初上,流光溢彩,那七彩的音乐喷泉,那欢快的民族歌舞,特别是漫步在那条足有两公里长的葡萄走廊步行街,聆听着舒缓悦耳的轻音乐曲,可真是一种美妙的身心享受……

我常常在电话里给父母讲述吐鲁番的飞速发展,我越来越感受到生活在吐鲁番的幸福和温暖。前些天,父亲还在电话里给我说,想来吐鲁番和我们一起生活,安度晚年。

爷爷也曾说过,他往西只到过玉门,他就想在有生之年再到新疆看看,然而由于身体原因,一直未能如愿。如今,我已结婚生子,爷爷也已经去世好几年了,但我想,爷爷在天堂里也会为吐鲁番、为他的孙儿祝福的。

我决心把我的毕生精力奉献在吐鲁番这片火热的土地上,我相信,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吐鲁番这颗丝路明珠会越发显示出她无穷的魅力。我也相信,随着近几年大学生西部服务计划的展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志愿者奔赴祖国的西部边疆奉献青春,中国的西部会日益成为有志青年施展才华的热土。

  

(刘奔海系陕西渭南人,《吐鲁番》文学编辑。新疆作协会员,新疆电子音像出版社首届签约作家,先后有600余篇文学作品在国内外数百家报刊发表。本篇为所外来稿。)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Copyright©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桃园南路27号 晋ICP备 05000519号 晋公网安备 140106020606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