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五届学术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京召开
12月6日,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五届学术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学委会主任何鸣元院士,副主任李灿院士、李永旺研究员,委员郑楚光教授、刘振宇教授、徐柏庆教授、胡浩权教授、王辅臣教授、钟炳研究员和王建国研究员以及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副局长刘桂菊、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副处长杨晓秋、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重点实验室处副处长薛艳杰与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组组长、实验室秘书等30余人参加了会议。
刘桂菊对实验室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强调了实验室在科学院创新工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她说,中科院目前拥有8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布于104个研究所,承担着院基础研究、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人才培养、对外合作交流、科教融合的重要平台。希望通过每年一度学委会的召开,更好地指导实验室的发展。杨晓秋则就2014年将组织的评估工作进行了介绍,并希望各位专家为实验室的后续发展多提宝贵意见,为实验室代表性成果的凝炼给出好的意见和建议。
汇报会由李灿院士和李永旺研究员主持。李文、杨勇、樊卫斌、黄张根、朱珍平五位研究员分别做了题为“煤的灰化学及其在气化中的应用”、“煤炭间接液化-从基础到产业化”、“甲醇转化制烯烃:从C–O键到C–C键的转变”、“燃煤烟气污染物的催化转化与吸附脱除研究”和“太阳能转化过程中非贵金属催化作用基础”的代表性成果报告。
王建国作了实验室主任报告,从平台建设、承担科研任务与经费、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自主课题与开放课题、学术交流与科研产出、取得的主要工作进展、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等七个方面全面总结了五年来实验室所取得的成绩及重要进展。专家针对每个报告提出了具体的问题和意见,并进行了深入讨论。同时,重点围绕实验室2014年的评估工作,帮助梳理了五项代表性成果。专家们指出,实验室定位准确,围绕国家重大需求能源和环境问题,围绕煤炭利用过程中的重大技术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很有特色;一致认为实验室历史悠久,有学术沉淀,有以前的工作积累,也有现在的最新工作进展,是一个真正做创新的实验室,而且创新本身就应该体现在技术方面,同时实验室可以列举出更多例子来说明技术的突破与创新。专家们还给出建议,实验室应当突出煤的长期性、稳定性、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引用他人的评价,突出实验室在国际的影响力和引领地位,围绕国家重大需求,突出亮点,不要面面具到,但一定要有整体的描述,并通过基础研究与产业化发展的密切结合,彰显实验室基础研究工作对产业化生产的保证和推动。
王建国在总结讲话中感谢各位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与建议,并表示实验室将进一步凝炼五项代表性成果,为2014年的评估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会议现场
(杨利/报道 邵峰/摄影)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