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2003年科研工作大盘点

发布时间:2004-02-06

    2003年,我所遵循路甬祥院长“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我国洁净能源与先进材料技术与产业化作出战略性贡献”题词的精神,克服“非典”给工作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全力推进我所的科研项目,又创佳绩。
    在研项目井然有序
    2003年在研课题115项,其中2003年新开课题39项,主要从国家863申请到1个专项、1个课题、2个子课题任务;从国家基金委申请到2项面上基金、1项重点基金、2项西部能源利用重大研究计划;从中科院申请到1个创新方向性项目、4个民口配套项目、1个设备改造项目;其余项目来自地方和有关企业。2003年到位科研经费5165.1万元。
    重大项目进展顺利
    ●煤基合成液体燃料合成浆态床工业技术开发
为了满足国家能源战略对间接液化技术的迫切需要,国家科技部863计划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启动了煤间接液化技术重大项目,同时,山西省地方政府、连顺能源有限公司、内蒙古伊泰集团等单位也积极配合国家项目投入了部分资金,开展由国家、地方和企业共同投入的我国自主煤炭间接液化技术的系统开发。目前已打通中试工艺流程,取得良好结果,受到国内外同行关注。这一阶段性成果的取得标志着我国已基本掌握了煤合成油催化剂和浆态床反应器的核心技术,从而使这项技术向工业化生产迈进一大步,为下一步万吨级合成油工业示范及其产业化的早日实现奠定了技术基础。
    ●高性能炭纤维的研究
    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和江苏省扬州市的支持下,我所以全新的态势开展了高性能炭纤维的研究,建成了一条包括原料精制、原液合成、原丝纺制、氧化炭化、尾气治理在内的国内先进的炭纤维试验平台及相关的单元试验设备,并在该试验线上制备出指标超过日本T300的炭纤维,且整体工艺性能较为稳定。2003年9月26日通过了由中国科学院和江苏省联合组织的“T300级高性能炭纤维研制” 鉴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此技术采用国际先进的工艺技术,研制的CCF-1碳纤维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为CCF-1碳纤维的规模试验和产业化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灰熔聚流化床粉煤气化技术
    为促进我国煤炭可采储量中占相当比例的高灰熔点、高灰、高硫煤,以及中石化系统内大量含硫高价格低的石油焦的高效、洁净、廉价利用,目前完成了“三高”无烟煤和石油焦的小试评价试验和中间煤种试验,证明该技术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专家认为“灰熔聚流化床粉煤气化技术” 与引进的其他煤气化技术相比,煤种适应性广、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低,经济性好,为山西乃至全国“三高”煤资源及高硫石油焦洁净化开发利用提供了一条经济合理的煤气化技术路线。
    ●合成气制低碳混合醇技术
    在科技部973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方向性项目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天然气化工项目的共同支持下,完成了合成气制低碳混合醇工业单管试验1000小时连续运转。并在新催化剂体系的研制、反应化学过程、合成机理、相关新反应技术等方面拥有了技术积累和工作基础,形成了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技术。
    ●燃煤烟气干法同时脱硫脱硝与硫资源化新技术
    在科技部863、济南正昊化纤新材料有限公司及所创新基金的支持下,我所针对燃煤过程排放大量的SO2和NOX,严重污染大气及生态环境的现状,开展了燃煤烟气SO2和NOX同时脱除技术。在济南正昊化纤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工业锅炉上进行了200kg金属/铝催化剂的连续运行,达到同时脱硫脱硝,脱硫率>90%,脱硝率>85%,硫资源回收率>85%。同时进行了新型金属/铝、金属/炭催化剂的小试研究。
    另外,我所在复合材料、纳米介观材料、高性能无机炭材料领域的研究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军工项目成绩显著
    我所充分发挥人才优势、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通过凝炼提升科技目标,优化和完善创新体系,围绕国家需求,积极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加强团队建设,走重大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并举的道路。
    目前主要承担的国家重大项目有:科技部863专项、国防科工委项目、总装备部重点项目、航天重大横向项目、国家基金委重大项目十余项,合同经费到位额达765.6万元,主要从事可解决航天、航空等军事领域急需的三大炭纤维系列及其复合材料、石墨材料、无机纳米介观材料和无机非碳纤维材料等的研究,拥有先进的材料合成技术及其实验平台。上述项目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满足我国国防事业对先进材料的需求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院地合作生机勃勃
    在2003年,虽然受“非典”影响,但我所依据自身科技优势及国家经济发展需求, 通过提高创新能力/加强技术集成和实施地域发展战略,实现技术外移。全年我所与地方企业共签定合作协议13项,签定合同34项,合同金额达2330.3万元,全年院地合作实际到位经费1552.7万元。
    我所与地域发展战略相辅相承的科技副职工作也获得中国科学院表彰。
    基地建设前景美好
    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取得了突出进展。目前,正在全力准备明年的评估,可望取得更好的名次。
    山西省炭材料重点实验室经过努力,已转为“中国科学院炭材料重点实验室”,对炭材料领域的建设及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高性能炭纤维国防工程中心”获得院批复,通过本项目建设,具备研究与开发军用高性能炭纤维的能力,满足国防军工对炭纤维高性能、小批量、多品种的需求。
    目前我所正在积极申报合成油品国家工程中心及煤气化工程中心。        (赵晓红)




附件下载: